【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前言

1977年的那个午后,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夕阳西下,中南海内弥漫着一片阴沉。

外交部大门前一辆越南使馆的轿车缓缓驶离,留下两个深深的车辙印积上薄薄的积雪。

邓小平同志默然地站在窗前,雪地映在他的眼帘上。乌云般的眉峰轻轻皱起,似乎预示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这是给谁的机会?让一个曾经的小兄弟背叛我们,成为敌人的帮凶。这么多年的风雨同舟,难道就真的一文不值吗?

一个背信弃义少国,竟让我们再也没有选择......

一、患难中的相助

越南,这个我们曾经的小兄弟,最初建交之日还是一片欢欣与暖意。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在周总理提议下,我国便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这个革命政权的国家。

那一年的1月,正值北方飘雪之时。当时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首任驻华大使黄文欢来到北京。在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的秘密接待下,他与其他使节们一起接受了3个月的培训。

谁也不知道这个"老蔡"究竟是何方神圣。只有周总理和李克农知道,他其实便是越南劳动党的中央委员,奉胡志明之命而来。在这里专门培训他,正是要充实越南外交部门的力量。

那时的北京,正值隆冬腊月。参加培训的大使们白天聚在一起听课,晚上则在东交民巷的宿舍相聚取暖。

只有黄文欢最为神秘,经常独来独往。他害怕暴露身份,拒绝了所有社交应酬,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在如何更好地了解中国上。

3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大家相继离开北京。临行前,黄文欢向周总理郑重表示,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充实的3个月。他学到的知识,定会尽力传授给越南的外交官员们。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冬季,中越两党领导之间播下的友谊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憧憬,似乎已经在不远的地平线上昭然可见。

到了1960年代,为了援助越南抗击美帝国主义,我国不仅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还派出了解放军防空军事顾问团,以及后勤建设人员。

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毛主席亲自让我方有关部门优先考虑向越南提供其急需的经济援助和建设项目。这对百废待兴的越南无异是及时雨。

据统计,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我国提供给越南的武器就超过了170万件。这其中有枪支弹药,也有坦克大炮,足以武装一支200万大军持续作战十年之久。

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援手,这份兄弟情谊本应牢固如磐石。然而命运和人心难以捉摸,一场政治上无法理解的变故,让这份羁绊在10年后轰然崩塌。

二、小兄弟一瞬间的变脸

原本还算和睦的中越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折的呢?

其实,煽风点火的导火索,要追溯到1960年胡志明长时期卧病在北京的那一年。

胡志明生病期间,越南实权渐渐落在副手黎笋的手中。这个天生就性格孤僻、多疑的男人,对我国的援助向来怀有戒心,更希望能依靠苏联获得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为此,他甚至三番两次地向北京施压,要中方必须如数满足其种种过分要求。这已经明显超出了我国力所能及的限度。

然而我国领导层对胡志明和越南人民始终怀有深切的革命情谊。他们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尽量满足这个兄弟邻国的需要。军事顾问、技术人员、建设项目......一项接着一项。可这在黎笋眼里都是杯水车薪,毫不足够。

1977年的那次北京之行中,黎笋便表露出对我国的不满。甚至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公然以中越关系要挟,要求中方必须继续提供巨额无偿援助,否则就是在破坏两国关系!

邓小平默然听完,垂下的双手微微地握紧。他太清楚面前这个男人究竟打的是何种如意算盘。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